科研平台

科研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平台 / 正文

四川旅游学院生态法治研究院

发布日期:2025-04-28 浏览量: 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设立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紧扣中国式现代化新要求,在生态法治领域大力开展学术研究,积极推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中加强生态文明等重点领域法治实践研究的有关要求,成立四川旅游学院生态法治研究中心。中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聚合有志于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力量,深入研究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重大问题、前沿问题,坚持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服务,积极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

二、研究院简介

四川旅游学院生态法治研究院于2023年4月成立,挂靠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校级A类学术机构,也是四川省首家生态法治研究院。研究院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于生态法治研究和服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打造交叉学科创新平台,以生态法学及相关制度为研究核心,结合“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等环境要素和环境行为涉及的自然科学以及统计学、社会学等交叉学科,积极参与生态的法治治理和研究,进行对外交流合作发展。

三、专家团队

研究院紧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的有关新要求,根据生态法治发展特色需要组建专家团队,研究人员与学术委员会人员共计80余人,成员涵盖生态领域、法治领域,汇聚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专家学。

生态法治研究院院长由四川旅游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郝廷婷担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由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晋康担任,中心副主任由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斌,成都金融服务业商会会长、金融学博士石建昌、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常务副总裁蒋洁萍担任,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由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四川省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阳露昭,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兰荣杰、成都金融服务业商会乡村振兴专委会主任张懿琳,四川旅游学院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朱红萱担任。

2024年12月,依托生态法治研究院,成都市法学会在全国率先成立绿色低碳与生态产业研究会,有效整合绿色低碳与生态产业法学理论研究和人才资源优势,服务保障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全面转型与高质量发展。2024年12月28日,生态法治研究院院长郝廷婷当选为研究会首任会长。研究会的成立打破了科研平台以法学学科部门法类别进行专题分类的常规,将立足产业、行业发展重点需求,以经济发展领域产业、行业作为研究观察对象,综合运用法学多个部门法,以及法学和经济学等交叉学科,创新研究绿色低碳与生态产业相关法治问

题,聚合行业、产业力量,以产学研用一体化思路充分发挥研究会职能。

研究会下设有绿色金融与高质量发展、碳市场与碳中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文旅融合、绿色物流与供应链、绿色建筑与环境工程、绿色农业与生态标签、绿色科技与绿色数据、“一带一路”国际绿色贸易与能源合作、生物多样性、企业资产管理与ESG合规等10个专业委员会,将对绿色低碳与生态产业形成体系化、全链条、多板块研究。

四、主要职能

1.按照相关科研平台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开展对外交流合作,面向校内外组织和推动纵横向课题申报管理与结项工作。

2.通过外引与内育壮大科研队伍,培育科研团队,提升中心整体实力。

3.加强有组织科研,着力推动我校在生态法治方面的研究工作,产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4.指导学生开展与生态法治相关的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活动。

5.整合相关资源,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和教育教学活动,助推学科体系建设。

6.承办和组织参加生态法治方面高层次学术研讨会,提高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学术影响力。

7.加强智库建设,参与党委政府相关部门绿色高质量发展法治保障决策研究。

8.积极开展社会服务,面向社会开展生态法治咨询和教育培训,开展生态法治创新实践,开展生态法治案例研发,促进政产学研一体化研究和成果转化。

9.开展生态法治大讲堂活动,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提升生态法治研究的前瞻性、引领力。

五、联系方式

四川旅游学院生态法治研究院期待与您同行!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龙泉街道红岭路 459 号

联系人:郝廷婷

联系电话:028-84862059    15828145696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吴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