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四川省社科联2025 年第八届 “四川社科活动月”,深入推进有组织科研,强化平台支撑体系建设,3月28日晚,经济管理学院成功举办2025年第二次学术沙龙活动。本次活动由成都市文化经济研究中心承办,以“青年教师成长与学科平台融合共建”为主题展开交流研讨。沙龙采用线上腾讯会议形式举行(会议号:999-461-493),吸引了来自学院及中心平台的20余位教师积极参与,学院院长白帆、副院长尹航、王喆全程参会并交流指导,学术氛围浓厚,互动热烈。

从个体成长到平台共建。“青年教师的发展不应是孤岛式的自我积累,而应成为平台系统中的共建者与共成长者。”本次沙龙由成都市文化经济研究中心刘芳博士主讲。在国家大力推进文化强国、“双碳”战略背景下,四川旅游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三大科研平台”——四川省文旅融合发展研究中心、成都市绿色低碳发展研究中心、文化经济研究中心,为青年教师科研成长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方向。刘芳结合自身在三个科研平台的深度参与经历,从“青年教师如何在学院战略中找准定位、实现个人成长”出发,系统阐述了平台与教师的“双向融合关系”。青年教师不是科研平台的“使用者”,而应成为平台生态的“建设者”与“参与者”。科研平台为青年教师提供资源、方向与合作网络,而青年教师则需以成果、项目和行动回馈平台活力,共同推动科研系统生长。

聚焦协同发展,探索机制创新。在自由交流环节,参会教师围绕“平台支持策略”“青年教师科研焦虑应对”“项目化协作机制”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大家普遍认为,平台建设应更多聚焦资源统筹与协同引导,青年教师也需主动嵌入平台架构,从课题申报、成果传播到社会服务全过程中贡献力量。
学院副院长尹航在点评中指出:第一,要持续开展“有组织的科研”,3月25日学院组织教师赴中国地质调查局调研就是一次成功尝试,打开了与行业单位合作的新局面,今后要更多“跨界对话”,持续拓展研究边界,提升学院影响力。第二,三个科研平台之间的协同,不仅可以“自上而下”从顶层发力,也要“自下而上”找到具体问题切口,从微观处破题,推动跨平台机制形成。第三,学术沙龙是构建科研共同体的重要方式,有助于教师之间的彼此了解与合作萌发,学院将持续搭建平台,与老师们“双向奔赴”。
学院院长白帆充分肯定了沙龙组织形式与主题选择,表示:“今天的沙龙形式非常好,老师们的讨论也很精彩,分享深入、务实,体现出我院青年教师强烈的学术成长意识和平台责任意识。未来学院会在机制、资源上给予更多支持,推动平台共建和教师发展齐头并进。”
联合·轮值·多元。本次沙龙由成都市文化经济研究中心轮值承办,进一步推动了跨平台、跨学科的科研交流氛围。2025年度学术沙龙将持续围绕“文化经济”“绿色低碳”“文旅融合”三大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助力学术方向凝聚、科研团队培育与硕士学位点建设,为打造特色鲜明、活力充沛的学院科研共同体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