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成都日报》(理论周刊)刊发我校教师杜思远参与撰写的理论文章《推动成都数字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原文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并对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作出全面部署。3月17日,成都市数字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隆重召开。会议强调,成都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多元包容的城市特质,具备从IP孵化、技术研发、内容创作到衍生开发的完整产业链。
一个时代的画卷,底色是人心;一个民族的复兴,关键在文化复兴。未来,成都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充分激发创新动力、发展活力,推动数字文创产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新时代新征程成都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文化现象观察
优秀文化作为经济发展中的隐形加速器,正表现出其强大的张力和韧性
截至3月23日,《哪吒之魔童闹海》实时票房超149.65亿元,哪吒之魔童系列电影累计总票房突破200亿元,缔造中国影史首个“双片破200亿元”奇迹。从漆艺、蜀锦等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火上热搜,让传统非遗焕发新的时代风采,到《哪吒2》频破纪录、风靡全球,让国产动漫崛起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一场关于文化回归与真诚表达的浪潮正悄然席卷全国。
刀郎、李子柒、《哪吒2》导演饺子等来自天府之国的文化顶流,以他们独特的方式,重新定义了何为真正的文化影响力,诠释了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强大的消费力,也是当下最重要的生产力。他们的成功逆袭,不仅是个人的奋斗史,更是对当下社会文化需求的深刻回应,是后工业化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对真诚、对质朴、对匠心精神、对真善美的热切呼唤。
比如,《哪吒2》的火爆出圈,得益于饺子导演的长期坚持和努力,勇敢解构经典,将巴蜀文化符号巧妙融入神话世界。这一实践不仅将地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以技术为文化赋能,同时还通过IP边界拓展,系统构建起涵盖电影、漫画、游戏、衍生品等在内的全产业链生态,开启了天府文化创新的非凡实践,实现了中国动画的涅槃重生与文化觉醒。
他们深深扎根于巴蜀文化,从这片土地汲取灵感,又将成果回馈给这片土地。生活的经历、生长的土壤、精彩的乡土故事,均成了他们创作的富矿。优秀文化作为经济发展中的隐形加速器,正表现出其强大的张力和韧性。因此,天府文化中所彰显的内涵精神,以及天府文化中的“川菜文化”“非遗文化”“音乐艺术”等子文化,既是人民群众的精神富矿,更是成都乃至四川经济发展的富矿。可以说,这片群山环抱的天府之国,不仅打开了文化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也在上演一场中华文明最激动人心的文化复兴。
文化资源丰富
成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多元包容的城市特质
从司马相如辞赋到李杜诗篇,从古蜀神话的神秘到三国文化的忠义……成都丰富的文化元素为文学、艺术、音乐、影视等领域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依托天府文化打造的文化旅游、美食、创意设计、影视、文创等产业蓬勃发展,为四川和成都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从电竞到科幻,从影视到音乐,成都在各细分领域佳作频出、巨头涌现,成为国内外文创产业的重要阵地。以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为例,这里聚集了腾讯、爱奇艺等大型企业,形成了从IP开发到衍生品运营的完整产业链。
3月17日召开的成都市数字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指出,近年来,围绕打造中国最适宜数字文创发展城市,成都大力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推动产业集聚度、市场活跃度、品牌显示度不断提升。
早在2017年,成都首提建设全国重要的文创中心,文创产业的地位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18年,成都召开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大会,将打造世界文创名城排在首位。2022年,成都发布《成都市“十四五”世界文创名城建设规划》指出,成都将以传媒影视、音乐艺术、动漫游戏等八大产业为发展重点,打造附加值高、原创性强、成长性好的现代文创产业体系。
围绕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目标,成都坚持文创与城市经济融合发展。2024年,成都数字文创企业突破6000家,构建起从IP开发(可可豆)、动态分镜(星阅辰石)到衍生品开发(光线传媒)的全产业链。
据《2024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报告》,成都电竞赛事举办数量跃居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2024年成都音乐产业产值达600余亿元,已连续5年超过500亿元。同年,成都市开展各类演出超2万场,同比增长67.1%;观众人数达1000万,同比增长52.53%;票房收入25.88亿元,同比增长39.48%,是继北京、上海之后的中国音乐演艺“第三城”。
文化价值转化
成都要充分利用“天府文化”的“牌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找到“乐子”
随着多个经济指标和社会结构的演变,当前我国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在未来,以“文化旅游、文化娱乐”为代表的服务业比重将持续上升,人民群众对文化消费的需求将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特点。未来,一部电影、一道美食、一场演出、一项运动等带火一座城,完全可能成为常态,并催生现象级消费热点。
众多实例也印证了这一趋势,例如,成都因电影《哪吒2》展现了城市发展的蓬勃力量,刀郎演唱会因“音乐、才华、真诚”而吸引众多粉丝,等等。这些看似偶然的成功,实则是必然的,它们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对善良人性的追求以及对快乐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民群众对人文精神回归的强烈呼唤。
天府文化中的众多元素与后工业化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谋而合,为快乐产业和幸福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基因和肥沃的土壤。与此同时,成都的川菜、音乐、川剧、蜀锦等,既是文化,也是快乐元素,更是让人幸福的产业。
因此,成都要在萃取天府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天府文化”的“牌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找到“乐子”,积极探索经济发展的“路子”,大力推进文化产业、文创产业发展和文化惠民工程,让更多的“成都原创”“成都出品”的传世之作不断涌现,持续将天府文化资源优势、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价值、社会价值。
天府文化的价值转化,既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不断提升天府文化影响力,更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润城,以文化的浸润力凝聚社会的向心力。我们要从李子柒、《哪吒2》等超级文化现象中探索人民群众的深层需求,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原则,打造以天府文化为内核的原创IP集群,从而为“三城三都”建设和世界文化名城打造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者:杜思远,成都市文化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勇,成都市文化经济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何丽,成都市文化经济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原文链接:推动成都数字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