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介绍
1.专业信息
专业名称:人工智能
专业代码:080717T
专业学制:基本学制为4年。最短修业年限3年,最长修业年限为6年。
2.专业简介
人工智能是一个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由计算机、电子信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已成为引领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战略性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推荐系统和专家系统等。本专业立足四川,面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和数智文旅的产业需求,培养基础牢、上手快、后劲足,具有家国情怀、社会担当和职业操守的,具有创新创业精神、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工程实践知识,能够运用人工智能、嵌入式系统、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分析等相关交叉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在智慧文旅、机器视觉、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从事智能软硬件系统的设计、研发、运维、营销以及管理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专业主干课程:
本专业共开设专业必修课程11门,选修课程15门,其中核心课程17门,包括《人工智能导论》、《数据结构》、《机器学习基本原理及应用》、《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智慧旅游推荐系统》、《大数据分析开源框架》等,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旅游行业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二、专业发展历程
基于学校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有着前瞻性的布局和深刻的认识,本专业成立于2020年,在四川省内属于较早独立设置的相关专业的高校之一。
三、专业师资团队
本专业有专任教师12人,教授1名、副教授4名,博士9名、硕士3名。另外,还有来自中科大旗、华为公司等企业导师20余人,参与专业集中实践课程授课。
四、实践平台建设
本专业实践平台由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学科竞赛平台、产教融合平台构成,通过这些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五、办学成效
本专业以学生为中心,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持续推进教学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近三年,本专业建设取得丰硕的成果,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竞争力逐步增强。教师获得省级以上教育教学改项目10余项,编著教材3部,省级以上应用型品牌课程1门,高阶课程1门,校级以上一流课程2门,搭建学科竞赛平台3个;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达3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余篇。
近三年,学生学业成效显著,在国家奖学金、学科竞赛、大学生科研、考取硕士研究生等方面的人数逐年上升,学科竞赛获得省级以上项目200余项。
六、专业就业情况
本专业学生,2024年首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5%以上。学生就业领域主要分布在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占比超过80%。工作主要从事软件系统开发、测试、部署、售前和售后等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