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介绍
1.专业信息
专业名称:软件工程
专业代码:080902
专业学制:基本学制为4年。最短修业年限3年,最长修业年限为6年。
2.专业简介
软件工程是智能时代的基石专业,培养掌握软件开发全生命周期的高端人才。本专业深度融合计算机科学、系统工程与创新思维,构建“基础理论+前沿技术+工程实践”三位一体培养体系。核心课程涵盖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软件架构设计等,同时开设智慧文旅、人工智能开发、云计算平台等前沿方向课程,打造适应技术革新的复合型知识结构。
通过校企共建的“沉浸式项目工坊”,学生可参与中科大旗、天财商龙、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区域行业领军企业的真实项目,在实战中锤炼工程能力。专业拥有计算机类专业基础实验室30余间,建有中科大旗等智慧旅游领先企业教学实习基地10个,支持学生参与算法竞赛、开源项目及创新创业大赛,每年超80%学生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项。毕业生以扎实的代码能力、系统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在智慧文旅、金融科技、智能制造等IT领域展现高竞争力,近三年平均就业率95%,毕业生绝大多数都进入行业优秀IT企业或入职年薪领先理工科行业。
选择软件工程,即是掌握改写数字世界的密钥——从这里出发,用代码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未来!
3.专业主干课程
基础理论: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科学导论、智慧旅游概论;专业核心:Java高级编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操作系统原理、软件体系结构、软件工程经济学、软件测试;实践技能:Web前端开发技术、文旅推荐系统、鸿蒙应用开发、Java框架编程、文旅数据分析与可视化、Linux操作系统等。

二、专业发展历程
本专业发展始于2014年开办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016年获批校级应用型示范专业;2019年与智慧文旅领先企业成都中科大旗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四川省智慧文旅大数据工程中心,成立智慧文旅工程实验室,共建产教融合“大旗”人才培养定制班;2024年获批成功升级为软件工程专业。

三、专业师资团队
本专业有专任教师18人,教授3名、副教授5名,博士4名、硕士14名,双师双能型教师17人。教师团队中曾就职于华为技术研究发岗位的工程师2名,具有企业研发经历的专任教师4名。另外,还有来自中科大旗、天财商龙、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导师10余人,参与专业集中实践课程授课。

四、实践平台建设
软件工程专业建设有“智慧旅游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实验室”、“旅游数据中心实验室”、“虚拟数字旅游及旅游会展综合管理实验室”、“数字媒体实验中心”、“软件开发实验室”等计算机类专业基础实验室30余间,建有中科大旗等智慧旅游领先企业教学实习基地10个,每年可接受专业学生50余人。



五、办学成效
本专业以学生为中心,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持续推进教学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近三年,本专业建设取得丰硕的成果,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竞争力逐步增强。教师获得省级以上教育教学改项目9项,校级以上一流程程4门,搭建学科竞赛平台3个;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达22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0多篇。
近年来,学生学业成效显著,在国家奖学金、学科竞赛、大学生科研、考取硕士研究生等方面的人数逐年上升。本专业承办过四川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四川省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四川省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省级大学生竞赛多次。近五年,积极组织数千人次本专业本科生参加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16项,省部级119项;参加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累计获得国家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省部级20项;参加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累计获得国家级20项,省部级50项;参加四川省大学生智慧文旅作品创新创作大赛,省部级获奖110项。张智恒、温佐承老师指导的学生发表北大核心收录论文2篇。陈功锁、罗婉丽老师指导的学生成功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谷歌Google创新创业联合基金项目2项。朱春满老师指导学生获得软件著作权授权5项。


六、专业就业情况
本专业学生,近三年的就业率平均值为95%。学生就业领域主要分布在软件开发企业、大数据分析企业、人工智能企业、互联网企业、智慧城市建设、教育培训、电子商务、国家事业单位等单位。其工作主要从事软件前端开发、软件后端开发、软件UI设计、软件产品经理、软件项目经理、产品运维、软件测试、大数据分析、服务器维护与调试、教育培训、营销、行政人员、国家公职人员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