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PROFILE

四川旅游学院是中国第一所以“旅游”命名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一所烹饪专业独具优势、旅游学科特色鲜明的综合类院校。学校先后获批全国100所“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四川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四川省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高校、国务院侨办“海外惠侨工程·中餐繁荣基地”、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学校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起源于1976年开办的四川省饮食服务技工学校。1985年,在邓小平同志的亲切关怀下,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创建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与四川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为四川旅游学院。2021年学校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3年学校成为四川省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优先培育”高校。

学校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西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成都,坐落于龙泉山下、东安湖畔,拥有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休闲美食文化园。学校以龙泉校区为主校区,另有北巷子、清江、青羊三个校区,占地1008亩,建有蜀景博览观光区、被誉为“世界最大厨房”的烹饪与食品实验管理中心、中国第一个标准攀岩运动场、中国首家高尔夫教育训练场,形成了“校园在景区、景区在校园”的独特校园格局。

学校现有15个二级学院,34个本科专业和5个特色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图书馆现有纸质图书122万册,电子图书73万余册。近年来,学校加速推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以学科建设为牵引,锚定“硕士点申建”目标,聚焦国家重点领域发展战略,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先后制定实施“烹饪珠峰”行动计划、“旅游高原”铸造工程、“优精新”学科建设布局,学科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形成了以烹饪为优势、管理学为主干,相互支撑、相互交叉的学科结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获批国家级本科一流专业,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休闲体育等9个专业立项为省级“一流、应用型示范、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立项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教育部宏志助航课程3门、教育部能者为师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应用型示范、精品在线开放、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思政示范、高阶、来华留学生精品”共77门。

学校是教育部餐饮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建有四川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文旅融合发展研究中心、川藏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协同创新中心、川菜产业化和国际化协同创新中心、川菜发展研究中心、川菜人工智能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山地旅游安全重点实验室7个省部级科研平台,食育教育科普基地和美食与旅游文化普及科普基地2个省级科普基地。2025年,学校出版发行《中国历代饮食文化典籍丛刊》,充分发挥科研平台优势,为推进中华饮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学校聚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科学研究横向突破、纵向拓展,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学校扎实推进有组织科研,组建跨部门多学科交叉科研团队,以学科优势为基础选择主攻方向,近3年来,累计科研到账经费近1亿元。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现有教职工12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41%,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超25%。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8个。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等13人;教育部教指委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文旅部万名旅游英才计划4人;“天府青城计划”领军人才与天府工匠、“天府峨眉计划”创业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教学名师等100余人次;中国食品安全专家、非遗专家、烹饪大师、烘焙大师、天府名厨等行业知名专家人才40余人次。

学校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通过构建全球合作网络,与美、英、法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知名高校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学校累计选派200余名教师赴海外开展学术交流,实施“卓越人才海外孵化工程”,定期输送学生赴海外实践基地实习就业。创新“美食外交”模式,在荷兰、意大利、澳大利亚、摩洛哥、新加坡、韩国、日本等7国共建“中华川菜学院”,形成集文化传播、技艺传承、产业推广于一体的国际合作平台。学校入选教育部“中欧教育人文交流旗舰计划”;作为“中国-东盟旅游教育联盟”创始成员,主导制定区域旅游教育标准;通过欧盟伊拉斯谟+计划“可持续旅游人才”项目,成为亚太地区首批能力建设基地;与希尔顿集团合作建设全球标杆性酒店管理学院,开展“3+1”跨国轮岗体系;与韩国湖南大学开办“成都第二世宗学堂”;与法国EPF工程师学院共建西南地区首个中法工程师平台,合作举办“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创新“中文+职业技能”人才模式,为泰国、孟加拉国、尼泊尔等15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海外留学生。

学校不断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坚持产教融合。学校是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副理事长及国际教育分会主席单位,中国饭店协会副会长单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与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林业和草原局等厅局以及雅安、资阳等20余个地市州人民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省旅投、省商投等近100个企业及相关协会、科研院所、高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了大量协同育人和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学校拥有各类特色实验实训室190个,教学实习实训基地237个,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75项、省政府教学成果奖7项。学校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承担和参与编制国际、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近80项。

栉风沐雨,弦歌不辍。在50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与中华饮食文化传承和旅游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秉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校训,形成了“坚毅笃行,精专创新”的川旅精神。建校以来,学校为餐饮和文旅行业输送了10万余名优秀人才。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0%以上,持续位居全省高校前列,高质量就业率保持在60%以上,创业率连续五年超全省平均水平。

展望未来,意气风发。学校将坚定不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坚持“向内聚力、向外拓展、向下扎根、向上提升”发展思路,实施“人才培养立校、产教融合强校、国际合作兴校、品牌塑造荣校、数字赋能治校”五大战略,坚定“强旅报国”的使命,团结带领广大师生以实际行动回答好“教育强国,高校何为”“旅游强国,川旅何为”这一时代命题,为实现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2025年4月28日更新)

TOP